【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东疆片区⑧】


(相关资料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管梦颖

且末县地处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昔日,这里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今朝,一代又一代且末人“与天斗、与地斗”,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在沙漠里书写了一张点沙成金、绿富同兴的绿色答卷。

战黄沙守家园

6月24日,“新疆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且末县河东生态治沙基地,一眼就看见路旁写着“敢向沙漠要效益,誓向沙漠要绿洲”的标牌,一片绿林在望不到边际的沙漠中“闯”出了一条路。

“在且末,这不只是一句口号,否则沙漠就会侵蚀我们的家园。”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员工帕提古丽·亚森说,眼前的这片绿林,在10年前也是沙漠。

“来这里上班的第一天,站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把铁锹,带上馕和水,我们开始割芦苇、做防沙格。”帕提古丽是且末县第一批女治沙员之一,在治沙站一干就是18年。

“我是土生土长的且末人,中专毕业后选择在治沙站工作,全家都很支持我。”帕提古丽的丈夫苏来曼·伊萨克也是治沙站员工,每到植树季,经常半夜都不着家。每每孩子问起父亲去哪了,帕提古丽总是回答:“沙漠里种树呢。”

“一干就是一整天。干热的风沙吹打得人睁不开眼,嘴里、耳朵里、鼻孔里全是沙子。”且末县林草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卡米力江·吐尔逊回忆道,每逢造林季,沙漠边缘、车尔臣河岸边,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植树造林场面,条件再苦也没有人抱怨,“对于我们来说,绿色太珍贵了。”

近10年来,且末县累计实施人工造林面积21.6万亩,完成315国道绿化90公里,县城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林地总面积达357.86万亩。

如今,帕提古丽还兼任防风治沙工作站讲解员,对于治沙站的每一项数据,她记得认真、讲得仔细,“我不会记错,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各族儿女齐心协力守护家园的决心。”

科学高效防沙治沙

“一些乔木在这里难以生存,而胡杨、梭梭等沙生植物抗旱、耐寒,是最佳选择。”卡米力江介绍,该县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重点围绕“三线一果一区一林下”防沙治沙模式,全面开展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草原鼠害防治工程。

走进且末县沙漠土壤化试验示范项目基地,一排直径约130米的自动旋转式喷水器边缓行边向沙地喷淋水肥。“比起传统浇灌方式,它能起到保湿保肥作用,使沙具备‘土壤特性’,高效且节水。”卡米力江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投入试验的新项目,每转一圈能完成80亩沙地浇灌。

在茫茫沙漠,狼尾草露出嫩芽,“如果试验成功,我们就可能种出玉米、小麦,实现沙漠变绿洲的梦想。”卡米力江激动地展望着未来。

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突破。经过25年不懈努力,且末县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独具特色的科学治沙体系。如今,该县已在车尔臣河以东的沙漠区域建起了长约25公里、宽1公里至7公里的生态绿色长廊。当地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年均降水量明显增加,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沙漠对且末县城的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全县的生态环境逐步向好。

向沙漠要效益要发展

曾经,村民们面对漫漫黄沙愁眉不展;现在,这片沙漠是他们增收致富的希望所在。

2003年起,且末县优化发展思路,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利用沙漠特有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富民产业。

“今年预计采收肉苁蓉50吨以上,希望能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共同致富。”新疆鹏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野是一位退伍军人,5年来,他和8位战友在沙海植绿上万亩,眼下,去年在梭梭林下种植的6000亩肉苁蓉即将进入收获期。

“我们计划筹建中草药深加工基地,吸纳更多退役军人和当地农牧民就业。”田野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且末县防风治沙林总面积约17万亩,梭梭林下肉苁蓉接种面积约10.39万亩,肉苁蓉产品远销国内外,一批相关企业也逐渐崛起,其生产的苁蓉膏、苁蓉茶、苁蓉酒等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

风沙旋起、马达轰鸣,越野车如脱缰野马,爬坡、腾空、急转……在且末县河东生态治沙基地观光台,沙漠越野车的惊险动作引得游客发出阵阵惊呼声。

“太刺激了,我要把视频分享给更多朋友。”江苏省游客李先生说,他和爱人还参加了当地的沙漠音乐会,“大漠星空加上音乐,这种体验很浪漫。”

“这两年,沙漠游日渐兴起,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我们计划持续加大投入。”且末县昆仑玉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说。

今年3月,新疆塔中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落户且末县,“吸引我们来投资的不仅是沙漠风光,还有这里面向企业的保姆式服务。”公司总经理张智说,企业办理注册手续只用了3个工作日,希望今年能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参与旅游服务。

前不久,且末塔中镇沙漠工业旅游区被推荐为“全国沙漠旅游精品目的地”,沙漠探险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且末旅游发展的“新蓝海”。且末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曼孜热表示:“我们将持续推动生态修复与治理,以生态农业、全域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