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摇晃的火车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成抓紧时间,写下一封寄给妹妹的家书。他是千万抗美援朝战士的一员,是义无反顾走上战场保家卫国的英雄,也是心中记挂亲人的儿子和兄长。7月27日至29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登台国家大剧院,再度引领观众回望那段炙热汹涌的峥嵘岁月。首演于2022年的话剧《英雄儿女》由喻荣军编剧,胡宗琪执导,那树枫任舞美设计。它取材自巴金小说《团圆》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电影,讲述了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英勇战斗的故事。那些感动了数代人的家喻户晓的片段,在话剧中同样被一一展现,比如,电影里王成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情景是铭刻在影史中的经典镜头,话剧中,王成牺牲一刻的定格也掀起了全剧的最高潮;随电影传唱了几十年的《英雄赞歌》也回响在话剧舞台上,熟悉且充满力量的旋律唤起了观众的无限共鸣。
为了进一步增强话剧《英雄儿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创作之初,主创团队曾多次前往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和龙华烈士陵园采风,采访多位老战士,基于真实历史反复打磨剧本。演员则经过了军训、快板、京韵大鼓、朝鲜族长鼓舞等训练,不断靠近角色和作品的时代氛围。而相较于原著小说与电影,话剧《英雄儿女》在人物的情感上着墨更多,无论是王成、王芳的兄妹之情,王复标、王文清守诺必践的君子之交,还是硝烟里同生共死的战友之义、坚守不退的家国之责,都透过麦朵、刘炫锐、吕梁、符冲、刘鹏等演员的表演有着分量颇重的展现,爆发出了相当强烈的感染力。在人物塑造上,话剧《英雄儿女》很注重不让英雄成为纸片式的光辉符号,他们有牵挂有不舍,要承受着战友亲人逝去的悲痛继续战斗。正是英雄有着让普通人共情的柔软一面,他们的勇敢和牺牲才尤其显得珍贵和震撼。
舞台呈现方面,不久前,上话的另一部作品《觉醒年代》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精致优良的舞美便颇受好评,《英雄儿女》也延续了这种风格。两片6米高的信纸碎片串联起前线与后方的亲情故事,3座蜿蜒曲折的高台、6组来回切换的小场景在演出中来回移动组合成各种战地造型,数十名演员衣染炮灰,穿梭于战火焦灼下的坑道、指挥部、医院等崎岖险地,运用流动的表演支点确保剧情中故事叙述的连贯性,让戏剧节奏更加简洁,也极致凸显了战争的激烈残酷和志愿军英雄的不朽形象。
(尹雪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