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8月9日至13日,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3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在深圳春茧体育馆举办。来自全国32所高校的近1000名青年工程师,经过层层角逐,从170多所高校的730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带着他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
“从大一开始我就进入队伍,担任过从电控到项目管理的角色。今年我大四了,终于带队来到全国赛的赛场。”项安黎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赛队的一员,第一次参加全国赛,他们就打入了八强。项安黎更是因为她带领队员们自主研发的飞镖机器人在对抗中一度逆转局势,被观众称为“镖姐”。
记者了解到,该赛事致力于培养具有实干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青年工程师。“自动化运行机器人”是今年赛场上亮眼的科技创新,通过赛前的视觉算法预设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嵌入,进行巡航与不同场景下的自主动作决策。“我在队伍中负责自动化运行机器人的相关开发。如何让机器人可以在三分钟内迅速启动,单从理论来讲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不仅需要动手能力,还需要团队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是今年获得冠军的队伍,队长冯临溪对参赛经历深有感触:“我通过这个比赛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东西,我知道了怎样做好一个工程项目,怎样把一项技术变得能用、实用。”
据悉,各校参赛队员通过赛事的实践,每年提交申请硬件、软件、外观等国家专利近千项。今年,许多支队伍在“人机交互”板块研发最新的自定义控制器,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领域和工业场景中。
“我们的赛事平台吸引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以及机器人爱好者参与其中,让大家在学生时代就拥有一个把技能和理论转变为实践的平台。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后就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为社会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贡献才智和力量。”赛事裁判长包玉奇说。
通过比赛,参赛队员们不仅取得了专业能力上的提升和科研成果上的积累,还在综合素质上有所提高。
“我们的学生经过一年备赛之后,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深圳大学代表队的指导老师李漓表示:“这个比赛非常紧张激烈。今天我们经历了两次‘极限修车’,我们的无人机摔落,队员们却能够临危不乱,在短时间内把它修好送回场上,而此时距离新一轮比赛只有不到两三分钟。”
“同学们在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能够快速从意外和挫折中恢复过来,然后转身投入下一个挑战中去。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业和事业来说,是最大的收获。”李漓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