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这种背景下,有必要深刻认识中国产业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快未来产业的合理布局,科学制定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

  发展未来产业的历史必然

  未来产业,是指那些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未来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主要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产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还来自国际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影响。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求中国的产业持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需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唯有如此,中国产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需要认识到,中国未来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约束和挑战,如环境保护和生产资源的约束、人才短缺和人力成本上升的约束、市场需求不足和消费升级的约束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依然严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得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中国人才供给却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和技术工人。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也受到影响,需要完善教育体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吸引和留住人才,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此外,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市场需求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产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提高品质和品牌,创新营销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所有这些,都使得加快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科学合理布局未来产业

  发展未来产业,首先必须对未来产业进行科学的布局。未来产业的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区域优势和特点、交通与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和教育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协同和衔接等因素。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产业基础,需要结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规划布局未来产业。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以实现各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未来产业整体竞争力。显然,人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结合各地区的人才储备和教育资源进行未来产业布局规划;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素,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各地区产业布局应当注重产业协同和衔接,形成具有高度安全性或韧性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保障未来产业的整体效益。

  不同城市群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定位,应根据城市群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城市群要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进而实现城市群的经济繁荣和持续增长。

  东部城市群在科技、资金和人才方面相对优势明显,可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等,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中部城市群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工业体系,可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等,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可以发展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以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还可运用西部区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优势,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东北城市群,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成熟的重工业技术和现代农业制造基础,且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优势,可通过创新技术和智慧制造增强农业产品竞争力,重点发展未来车辆制造、航空与航天、未来设备制造业等,有效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产品加工与流通系统建设,提升农业产业的效益和质量。城市群内的城市应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城市群未来产业的全面发展。

  有效确定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

  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未来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向对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确定合理的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应该注重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创新领域。现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应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对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应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未来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应提高人才素质和技能,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应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税收优惠、创业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应加强产业界、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改善风险投资环境,吸引全球先进技术资源,支持创新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鼓励创业者针对未来产业不断创新。

  要在国家层面实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专项行动,包括人工智能(AI)重大专项、新能源与清洁技术重大专项、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重大专项、大数据和云计算重大专项、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等,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形成生物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基因编辑和生物制造。同时,应加快建成高水平的数据基础设施,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利用,促进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

  中国未来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充满着机遇。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政府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携手应对挑战,中国产业就有可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