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校毕业季的到来,纺织院校大学生就业的话题在业内引起了普遍关注。
在纺织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纺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面对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新期盼,高校如何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生一策”做好就业指导
(相关资料图)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这是在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首破千万后的又一新高。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今年纺织服装院校就业工作的重点。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崔运花表示,学校充分认识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就业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学院整体谋划,凝聚合力,全面推进相关工作。二是强化多措并举,加强育人全程、生涯全程、就业服务全程,加大访企拓岗,做实“一生一策”,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研,前瞻性地谋划学科专业调整,一体推进就业工作。
崔运花表示,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找准“发力点”,打出“组合拳”,抢抓“关键期”,全力促进2023届毕业生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规划,东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近日开展了2023届毕业生就业之星宣讲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导毕业生就业择业。此次宣讲活动旨在通过典型毕业生事迹宣讲帮助在校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培养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引发了毕业生的共鸣与思考。活动经各学院推荐、风采展示、学校遴选,来自15个学院的20名毕业生获评“就业之星”称号。他们当中有基层榜样,有就业典型,也有升学楷模。其中,纺织学院吴雨格深入科研学习,积极参加竞赛,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秦莱泽,将兴趣发展为事业,选择耶鲁大学进修戏服设计,立志将东方艺术展示在国际舞台。服装学院陈若仪大学期间广泛培养兴趣爱好,勇于尝试,拓宽眼界,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读研。
天津工业大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自2021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学生就业意向。依托学校就业信息平台,天津工业大学目前已经形成包含3万多个样本的数据库,基于调研结果及时调整工作着力点,回应学生诉求。学校联动招生、培养部门,将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和就业质量报告共享作为招生、培养改革的重要依据,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机制,随时关注学生就业动态,依据学生特点做好就业指导。
搭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毕业秀是纺织院校最直观推介各专业毕业生的平台。如何让毕业秀在促进高质量就业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
不久前,第20届环东华时尚周开幕暨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季在东华大学举行。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环东华时尚周”经过多年的探索耕耘,已成为校园时尚文化品牌活动,有效搭建了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和高校设计教育的桥梁。本届“环东华时尚周”从秀演到各类展览,10余场活动涵盖了新锐东华设计作品发布、第十九届“YKK·东华杯”研究生服装服饰创新设计大赛、非遗传承浦东土布产学研基地作品展示、“无缝对接未来——轻运动装”趋势发布等,全面展示学生的毕业作品,更好地将毕业生推向就业市场。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续延告诉记者,近几年由于新冠疫情和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等原因,有些企业与往年相比推迟或减少对毕业生的招聘;有的企业由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招聘的人才结构也发生变化。供需两端的变化,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压力。
“学校积极开展访企拓岗,努力开辟就业岗位;利用毕业展、毕业秀的机会,主动邀请企业走进校园,做毕业生推荐。”续延表示,今年学校邀请了以北京时尚控股为代表的40多家在京企业来校参加毕业生推介会,还组织了行业内企业的线上交流双选活动,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天津工业大学积极汇聚各种资源,多方联同协同促就业。一方面,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链接学校专业优势与地区行业发展,召开人才双选会,引进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广东等多个地区开展人才政策宣讲与洽谈会;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力度,抓住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与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契机,鼓励教师深度参与,丰富实习实践基地项目建设、推进人才定向培养项目纵深发展。
校企联动提升就业能力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市场需求适配度是一个关键环节。
不少纺织高校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特点和需求,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作出调整。
“产教融合方面,我们尽可能整合地方全产业资源,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闽南理工学院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郑高杰说,“这几年来我一直带学生到企业,做‘3+1学徒制’,也有‘2.5+1.5学徒制’的,成效比较好。经过到企业研习、实操与磨合,有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得到企业正式录用。”
劲霸男装视觉营销中心总监、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马旭东建议,学校和企业在大二、大三的时候通过专项课题作为链接建立孵化平台,学校和企业打通从大二、大三包括毕业设计的课程,课程由企业的老师来讲授,这样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市场需求。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崔荣荣说,学校要持续与企业互动,打造更多能动手、会动脑、素养基础厚的适用性人才。
“我们新校区紧靠海宁和艺尚小镇,周边服装产业集群资源十分丰富。新校区的科创大楼专门提供服装集团来做产教融合,给学生的设计做孵化。企业提供面料、营销、打版,甚至于生产。学生的作品完成后上线销售,根据订单来生产。这个孵化平台在今年暑假开张。这是我们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更充分就业的新举措。”崔荣荣说。
天津工业大学将课程建设与实践平台搭建相融合,创新就业育人模式。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天津工业大学毕业生受企业青睐热度不减,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8%,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居全市前列,考取高水平大学深造的毕业生占比超20%,奔赴基层的就业人数也在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