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这一段对劳动人民采桑养蚕的生动描述体现了悠久的蚕桑文化。进入夏季,宜宾各地的春蚕已陆续上市,蚕农们正忙着喂蚕、采茧、称重,欢快的说笑声伴着清风荡漾在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助力传统蚕桑产业持续焕发活力,宜宾税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优化税收助农服务机制,全力落细落实各项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帮助蚕户蚕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富增收的“新丝路”。
“春风”为信,共赏“家家养蚕”胜景
(相关资料图)
在珙县底洞镇养蚕大户张松的蚕室,映入眼帘的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蚕架子,成千上万的幼龄蚕吃着桑叶,发出阵阵沙沙声。
“养蚕先育种,我们从园区领取的蚕种发育好、得病率低、容易喂养、出茧快、效益好。”说起蚕茧大丰收的“秘密”,张松滔滔不绝。2022年他家养蚕40余张,收入超过10万元。
作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底洞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拥有全省最先进的智能化共育中心、智能化养蚕车间,引进了智慧蚕桑综合管理系统,构建起“蚕农+共育室+蚕茧站+公司”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园区智能培育的蚕种,直接发到蚕农手中,待蚕茧成熟后,会有公司负责专门收购。
谈及税务部门的服务,张松感触颇深:“蚕茧规模大了、销量好了,我们接触的税收业务也就多了,税务部门的同志会不定期对我们进行上门辅导,‘手把手’辅导我们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发票申领、发票开具等,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十分暖心。”
为助力乡村蚕桑经济做大做强,宜宾税务部门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组建涉农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园区建设、农户生产、税收减免等情况,并结合园区特色、生产经营和涉税需求,为园区农企、农户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定制”服务,将涉农税费优惠政策送到“家门口”。
“以前养蚕是‘单打独斗’,全家人都跟着忙。现在,每个环节都有专人把关兜底,这种‘懒人养蚕’模式太酷了!”张松感慨道。据悉,自园区投入使用后,底洞镇养蚕面积节约50%,养蚕量提升90%,蚕茧单产增加15%。
税惠为笔,绘就“点绿成金”画卷
在兴文县五星镇,万亩桑园犹如绿色海洋,随风起伏。蚕农们满载一筐筐金黄的蚕茧,喜气洋洋地奔赴同一目的地——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五星蚕业站。“今年桑叶长势好、叶量足,带来了蚕茧大丰收!这一季蚕茧的收购价约55元/公斤,从目前的蚕茧品质来看,每张蚕种将近55公斤,预计支付给蚕农的总款约300万元。”站长彭成平指着门口堆积如山的蚕茧说道。
“黄金茧”蚕种作为兴文县引进的新品种,结出的茧呈现天然的金黄色,华丽感十足,缫丝后不需要后期化学染色,比白色蚕茧更加环保,是生产蚕丝被的优质原材料,价格要比普通的蚕茧高出5%左右。
“我们一年要养7季蚕,因为黄金茧价格更高,所以第一季和最后一季都养殖黄金蚕茧,第一季黄金茧丰收1500斤,收入在4万元左右。”梁场养殖家庭农场管理员陈晓红介绍。
喜获丰收的背后,有对农产品质量的高标准把控,更有税费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我们享受各项税费优惠306万元。我们利用这笔资金继续扩大蚕茧收购规模,将蚕桑产业延伸到周家、九丝、莲花等周边乡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力说。
据统计,目前五星镇蚕桑保有量已达21500亩,预计改良蚕桑品种5000亩,养蚕8000张以上,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技术为钥,开启“破茧蝶变”之门
轻轻万亩丝,软软一匹绸。走进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12组生产线满荷运转,自动缫丝机正开足马力加工作业,雪白的蚕茧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变成了一捆捆精品生丝。
“目前精品生丝行情好,产品供不应求,该批次有28吨精品生丝订单,即将发往浙江嘉兴益川丝绸有限公司,总价值达1345万元。”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文龙说。
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辟一方天地,作为引领高县现代蚕业的龙头企业,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正着力加快构建“桑、蚕、种、茧、丝、绸”为一体的工业新体系。目前拥有智能化蚕种制造催青车间、智能化缫丝生产线、茧丝检测中心以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年加工蚕茧原料3000余吨,生产5A级以上生丝600余吨,产品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海外。
“从单一的生丝加工模式,转型升级为全产业链企业,既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与税费优惠政策的加持密不可分。去年,公司仅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这一项就有600多万元,为我们科技园二期项目建设和再研发再生产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坚定了我们改良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信心。”文龙说。
莹莹一片叶、纤纤一缕丝,连接起千户蚕农、万亩桑海,承载着乡村振兴、村民致富的希望。下一步,宜宾税务将把税收服务继续向“三农”领域全面延伸,立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以税助农、以税惠农、以税兴农,在精细服务中传递温暖,在税惠落地中注入动能,不断推动蚕农增收、蚕企增效,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