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省市出现强降雨天气,连续雨水使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这样的天气下,不少人感觉头昏脑胀、四肢酸软、无精打采,出现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症状,这可能是湿气太重导致的。湿气重易导致哪些疾病?应该怎么调理?记者采访了《央广营养课》特邀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教授张启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启明介绍,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湿气的致病特点主要是重着黏滞及秽浊趋下。重着黏滞指湿气致病具有肢体沉重、缠绵难愈的特点;秽浊趋下指湿气致病具有秽浊、多伤人体下部的特点。
环境潮湿是造成外湿的主要原因
外湿主要是因为长期居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导致,主要受到环境湿气的影响。专家介绍,外湿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经过科学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1.类风湿关节炎
在潮湿的环境下,关节滑膜免疫力降低,易产生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沉重、变形,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
治当益气祛湿:
①炙黄芪60-120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桂枝15克、防风15克、炙甘草15克。水煎20分钟两次,饭后服,服后足浴取全身汗。
②三伏贴,贴于关节处。
2.阴道炎、阴囊湿疹、股癣
念珠菌阴道炎表现为白带增多、味重;真菌感染导致阴囊湿疹、股癣,表现为皮损、瘙痒。
治当燥湿:
苍术3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枯矾30克。以水浓煎,多次外洗。
3.足癣
趾缝为人体隐匿部位,汗液排出不畅,真菌繁殖,常损伤皮肤黏膜。足癣系真菌感染引起,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可出现糜烂、渗液。
治当燥湿:
苍术3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枯矾30克。以水浓煎,多次外洗。
内湿多受饮食、情志等因素影响
专家介绍,内湿主要是因为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内生湿邪致病。如久食生冷油腻、多饮酒水等致痰湿内生,阻于中焦致病。湿邪与五脏中的脾最为相关,中医认为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其性喜燥而恶湿,若因脾气亏虚或湿邪困遏脾阳,脾运化功能失常,则可出现内生湿滞。内湿导致的病症也可对症调理缓解症状。
1.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面黄、目黄、身黄、小便黄。
治当发汗利胆退黄:
淡豆豉30、茵陈9克、大黄15、枳实15、厚朴15、泽泻15。水煎20分钟两次,服后足浴取全身汗。
2.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指血总胆固醇>5.7mmol/L,常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头沉、头蒙、腿沉、周身酸楚。
治当芳香醒脾:
①藿香9克、佩兰9克、白芷15克、石菖蒲15克、柴葛根15克。滚开水闷于暖瓶中,服后足浴取头汗或全身汗。
②运动出汗,软化血管。
3.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指尿酸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常引发痛风。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变形。
治当通便利尿:
①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大黄15克、枳实15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②红豆薏米粉,30克/次,每日一次。
专家提醒,以上治疗方法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