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县平阳盖万亩山银花基地。(资料图片)
初夏的重庆秀山县,草木葱郁,万物并秀。记者近日在该县清溪场街道平阳村山银花种植基地看到,连片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山银花长势喜人。“目前,全县山银花基地规模达到22.3万亩,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5.8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秀山县委书记向业顺说。
(资料图)
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境内有中药材资源644种,被称为“武陵药都”。近年来,当地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经营主体、强化科技创新等手段,因地制宜发展以山银花、黄精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今年一季度,秀山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8.8万亩,同比增长3.2%;实现产量6126.1吨、综合产值877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91%、11.08%。
产业成链
分拣、切片、烘干、筛选、打包……走进位于秀山县平凯街道的重庆圣百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车间外,一辆满载山银花、黄柏等中药材的大货车整装待发。“今年市场行情不错,这批加工好的中药材将销往安徽、广西等地。”圣百灵药业总经理伍腾说。
伍腾是秀山县有名的“药材大王”,药材种植面积大,而且卖得好。2021年,在看中秀山县丰富的优质中药材资源后,伍腾成立了圣百灵药业公司,并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秀山县发展了3000多亩山银花种植基地,覆盖10多个村和社区。
除规模化种植外,圣百灵药业公司积极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只有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秀山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伍腾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建成1.5万平方米的山银花繁育大棚、7000平方米生产加工区、12条烘干生产线,还建设了电商平台服务中心及多个网络直播间,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22年,公司产值超过8000万元。
圣百灵药业公司是秀山县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缩影。秀山中药材产业中心副主任杨美森介绍,按照“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思路,该县近年来扩大以山银花、黄精、白术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同时,引进和培育海王生物、红日药业、华涛药业等企业,开发出山银花饮片、山银花饮料、山银花配方颗粒等产品,实现了中药材“良种育苗—标准化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电商销售”全产业链条发展。
重庆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海王集团在西部投资建设的第一家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赵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秀山工业园建设占地100多亩的中药健康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中药提取及中药前处理的先进工艺生产线,并依托当地的中药材资源开发出植物提取物、中药饮片、功能性保健饮品三大类近50种中药材产品,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3500万元。
前不久,秀山县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围绕中药材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产地加工、科研推广、仓储物流、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补短板、强链条,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到2027年,形成百亿元级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科技兴药
滇黄精是秀山县道地中药材主打产品之一,当地拥有黄精种植基地5.2万亩,面积居重庆市第一位。过去,滇黄精种植从播种到长苗需要大约2年时间。如今,经过5年的技术攻关后,重庆合信农业科技公司成功研发出了黄精催芽技术,让种子萌芽周期缩短至1年,成材周期也从原先的7年缩短至5年。
“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黄精种植效益。”重庆合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亚群说,公司目前已在秀山县建成黄精良种大棚繁育基地220亩,每年可为市场供应优质滇黄精种苗4000万株以上,今年的产值有望超过800万元。
在秀山县平凯街道的黄精种植基地,一株株黄精苗青青郁郁,生机勃勃,不少村民正在田间进行管护。“这里种植的正是来自合信农业的大叶滇黄精品种,成活率高、产量大、品质好,预计今年亩产黄精1万斤,每亩收入8万元左右。”平凯街道党工委书记邱勇对黄精种植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正联合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有序推进万亩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建设,让村民收获更多产业发展红利。”
近年来,秀山县在鼓励支持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同时,积极与西南大学、重庆中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记者了解到,秀山县成立了全国首家山银花研究院,致力于研发山银花新产品及加工工艺,还组建了“行业专家+县级技术骨干+乡镇技术员+农村实用人才”四级技术服务队伍,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常态化技术支持。
山银花从枝头摘下后,娇嫩的鲜花就会变黄、发蔫。“过去,由于‘卖相差’,种植户们只能降价销售,如今,将鲜花就地加工成干花,附加值提升了近20%。”杨美森说,通过技术创新,秀山县与重庆市农科院合作研制出了山银花干燥加工设备,全县山银花统一采用蒸汽杀青、热风干燥等无硫加工技术进行干燥加工,彻底杜绝了硫黄熏蒸等传统加工方式,大幅提升了当地山银花的品质,确保花农收益最大化。
万家增收
眼下是山银花的管护关键期,秀山县清溪场街道平阳村村民杨红每天都要到自家的种植基地里除草、施肥。56岁的杨红种植山银花已有18年,种植面积从最初的70亩发展到今年的350多亩。
“这些年靠种山银花,收入多了,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看着缀满花苞的山银花,杨红说,预计今年能收获500斤山银花。
在秀山县,小小山银花成为百姓“致富花”。“山银花头年种植,次年即可开花采摘,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平阳村党支部书记杨晓琼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起山银花田11000亩,2022年,平阳村共产山银花鲜花62万斤,产值600多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4.8万元。
如今,以山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已覆盖秀山县15个乡镇52个村2万多名农户,成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秀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毛友志介绍,目前,全县已引育中药材龙头企业26家,产地初加工厂62家、专业合作社135家,并创新建立了“企业集群订单+合作社组织生产+协议定价收储”和“一项奖补金、一个保收价、一份保险金、一条利益链”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花农放心种植、企业安心生产、市场顺心交易”的产销格局,药农户均增收12000元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