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前天去医院看病,不料却当了一回“志愿者”。原因和本人的觉悟高低没有半点关系,实在是因为医院的自助就诊系统“太高级”。
医院设备早就升级换代,挂号、付费、签到、打印报告等环节,都需自助系统完成。对年轻人来说,掌握这套系统难度不大,用习惯了还很方便。但对老年人而言,就是难题。因此,有的医院会在机器旁安排专人指导使用,但并非所有地方都有条件做到这样。
那天我看病的发热门诊,因为在流行病高危区域,尽量多用无人化系统,完全可以理解。我在自助机前排队准备付款,却发现队伍一动不动,原来是一位阿姨不懂操作,排在她身后的老年人也爱莫能助。我便上前三两下弄好,可下一位的老伯也来求助,于是就“好人做到底”,顺手帮几位老人完成操作。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我发现老年人并非不会使用这一台自助设备,而是所有的自助设备基本都不会。只要是实现无人化的环节,都会被卡住。在如今的就医体系,预约、挂号、签到、打印报告、回诊等功能,都已经实现了无人化。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更多的有人环节将实现无人化,化验、打针甚至诊断,都是如此。
这样的现状,显然对老年人等“数字难民”不太友好,但也是无可奈何的趋势。时代飞奔向前,每次技术更迭都会提升社会效率,也总免不了会有人“掉队”。看着艰难操作机器的老人,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出现,当我老了以后,智力和学习能力远不如现在,面对那时的高科技,我是不是也会有成为“数字难民”的那一天?
这个问题暂时是想不明白了,但我很清楚现在自己该怎么做。那天我帮不少老人操作了各种机器,大家都节约时间,我还收获不少感谢,皆大欢喜。当下,希望志愿者、就医的年轻人,能尽可能地多帮老人一把。家里的年轻人也要关爱长辈,尽力解决他们的“数字难题”。
李一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