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次龙抬头,忽然间发现自己竟已23岁!”
“进屋吃饭,忽然看到一个生日蛋糕,这才想起来,今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农历二月二日,父亲农历二月初三)……”
这是驰援武汉抗疫一线的河南厨师马允的战地日记。
胡辣汤、烩面、大鲤鱼,这几天,河南6位大厨逆行武汉的新闻刷屏。6位厨师里,就数马允年龄最小,1997年生,接到通知那天是2月24日,他正在长垣老家过23岁生日;第二天给父母告别,又陪着父亲过了生日。
23岁的马允师傅为河南援鄂医疗队准备红烧黄河大鲤鱼
六大厨逆战武汉疫区 为300位援鄂河南医务人员送家乡味
这次义举,是受武汉市青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邀请,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组织,他们专门为在汉的300余位河南医务人员做家乡味来了。
从2月26日晚9时许赶到武汉青山区河南籍医护人员驻地酒店至今,马允已经奋战了3天3夜。
“娘家人来啦!”前线一位河南援鄂医疗队女护士喝了胡辣汤后感慨!
为让医护人员吃得地道,厨师团们带了许多家乡食材,比如300条活的黄河大鲤鱼。马允和小伙伴儿用一个多小时,处理了60条鱼,干完活儿他才发现,手都泡“肿”了。
马允师傅的手泡肿了
“看到他们喝上第一口胡辣汤笑了的表情,我的心像被‘扎’了一下。”马允说,此前看新闻,看到好多漂亮的医护姐姐们为了工作,不得不理光秀发的事,他的内心很受触动,他下决心使出绝活,为他们服务好。让他们吃好喝好不想家。
据悉,6位厨师中,马允来自郑州的颐顺轩二合馆;同时还有来自阿五黄河大鲤鱼的厨师4位(宋建平、李娟、朱高鹏、金乾武)、土房子怪味儿鱼厨师1位(杜永闯)。“90后占一半,还有厨师瞒着家人报名”。
大厨马允,目前属河南钓鱼台侯派第四代传人,郑州颐顺轩二合馆经三路店的厨师长。出身全国厨乡长垣,马允身上也延续着厨乡精神。
“各种从业者中只有医生和厨师的职业装是白色的”
“据我观察在各种从业者中,只有医生和厨师的职业装是白色的,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而我们厨师是防病养人的白衣天使,所以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根、厨医相通’之说。药圣孙思邈也讲:‘安身之道滋于食,救命之道方用药’。文学家、美食家袁枚大才子也讲:‘要行厨如行医’,方为从厨之道。可见厨师在社会上是深受重视的,其地位也是非常崇高的。”
“也因此,我对厨师有个新解:‘以烹饪为终身事业,并在行业中有所建树,所提供给客人的食物是安全、天然、营养、健康的,使人食之以后能滋补身体、延长寿命的人才是真正的厨师。’”
中国烹饪协会厨艺精英委员会主席、钓鱼台侯派掌门人、郑州颐顺轩二合馆传承人李志顺说,这段话是他十几年前写的。他认为,厨师就该在行业中有所建树和担当,这次郑州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组织“河南厨师赴武汉,用美味奉献爱心”支援武汉!郑州颐顺轩二合馆经三路店的厨师长马允,踊跃报名参加,就是对厨师要在行业中有所建树和担当的最好诠释。
李志顺大师对马允的评价,其实也浸透着三千年厨行的担当。
而说到厨行,在河南不得不提到全国厨师之乡长垣,在历史上,长垣县长年有上万名厨师在外。解放后有两个旗帜性人物,一位是名满天下的钓鱼台国宾馆原总厨师长侯瑞轩;另一位是桃李满天下、以口授《中餐纲目》名震厨乡的刘国正。侯瑞轩大师常年负责设计“国宴”,让众多国家的元首在中国吃好喝好心情好。他与刘国正情谊甚笃,两人力保长垣全国厨乡这块金字招牌。
每遇国家所需,两位长者也都为后来的执勺匠人做出垂范。而侯瑞轩正是钓鱼台侯派开山人,也是李志顺先生的恩师。
厨乡精神绵延长 刀勺声里报家国
侯瑞轩1920年出生在长垣张寨乡高店村,据他的“关门弟子”李志顺先生介绍,1954年,侯瑞轩被选调到北京饭店,经常担负国宴制作任务。1957年,中苏两国在对方首都互开餐厅,侯瑞轩被派往莫斯科“北京饭店”主厨,为中苏两国领导人制作宴席。1963年前后,他先后三次被派往朝鲜平壤,为朝鲜培训130多名厨师,其讲稿被编译成朝鲜文餐饮教材。
出任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后,侯瑞轩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各国贵宾“吃好”。因接待对象一般为老年人,喜食软糯、润滑、清淡、爽口的饭菜,因此形成了“钓鱼台菜”清淡、少油、软嫩的特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来访中国的外国元首,如里根、克林顿、叶利钦、布莱尔、伊丽莎白二世、撒切尔夫人、明仁天皇、卡斯特罗等,他们的酒会和膳食多由侯瑞轩负责主理,这些世界级名人与他的合影,是赞赏他厨艺的最好证明。在他的主持下,“钓鱼台菜”也成为诸大菜系之外,新的极富特色的大菜系。
家在长垣县刘园村的刘国正,1906年出生,其父刘曾玉是清末名厨。当年的徒弟、如今的中国烹饪大师徐书振先生一字一句地说,“长垣五六十岁这拨厨师,都是他的徒弟。”
1950年,刘国正加入志愿军,被分配到陆军总医院当厨师,为白衣战士们烹饪可口的佳肴。1954年,他复员回家,成为“长垣饭店”第一任厨师长、门市部经理。
1973年,由刘国正口述的《中餐纲目》成书,改名《中餐食谱》印刷,1980年正式出版,《人民日报》发布消息,称之为“中国第一部大型食谱”。
当然,长垣厨师中不乏“重量级”人物。出身烹饪世家的李景聚,1960年成为全国政协餐厅厨师长,深得周恩来、爱新觉罗·傅杰、廖承志、杜聿明等人的推许;乔好文同样出身烹饪世家,年轻时就名满天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随后出访亚非14国,代表团的大厨就是乔好文。在国外的40天,乔好文120顿饭不重样,深受周总理好评;
再如韩百胜,被选调进京后,先后在外经部、驻马里大使馆、驻越南经代处司厨,1974年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管理局行政总厨。在越南期间,因厨艺高超,越南国家主席和总理先后授予他“三级劳动勋章”和“友谊勋章”(2008年9月2日《大河报》,记者姚伟)。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杜兰”
“深夜,为着这个民族的痛点和痼疾叹息流泪的,谁不是在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有网友留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这句话,恰恰是对今年疫情中逆行者的真实写照。
“中国采用了全政府、全社会的这一经典传统、看似又老派的方法,避免了少则万余多,多则数十万病例的出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这样评价中国的新冠肺炎抗疫工作。
腾讯新冠实时疫情表上,不少地方的新增栏显示“—“,即为零。在武汉广安妇联援助给武汉的救援物资上,写了一句诗:千里共如何,微风吹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