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人的浪漫,从来不是直言爱你。以诗言情,托物言志,将感情寄托在一笔一画、一物一景之间,才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七夕来临之际,天山网推出特别策划“古人的浪漫”,从新疆出土的《韩朋赋》文书、心形金饰、铜镜等文物落笔,娓娓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琴者,情也。古琴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古代文人吟唱时常用的伴奏乐器,用来抒怀传情,亦是他们的知音和密友。


(相关资料图)

1973年,在吐鲁番市阿斯塔那206号古墓出土了一件古琴模型,它用木质材料制作而成,现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琴长23.5厘米,宽3.3厘米,厚1.1厘米。琴面较平坦,呈长方形,琴几的制作更为精致,宽5.8厘米,琴几下共有4根腿柱子。琴几注重装饰性,分成五块,花卉的叶瓣用绿松石镶嵌,使其显得比较华美,给这套古琴增添了不少色彩。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古琴及琴几模型。(图片来自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

吐鲁番阿斯塔那基出土的唐·木质五弦琴、琴几、彩绘泥塑跪坐女俑。(图片来自北京晚报)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必备的技能,因此历代书画家们非常喜欢表现古琴这一题材。1972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的绢画《伎乐图》上,生动再现了当时一位身着华丽民族服饰的年轻女子,肩负古琴右手抚琴的情景。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的绢画《伎乐图》。(图片来自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

古琴造型质朴,音色婉转穿透力强,它不仅是中国古老乐器中的精华,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古人借由它,向后世传递着他们的爱情观......

“琴”最早出现在《诗经》里,《诗经·周南·关雎》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意思是一位男子见到楚楚动人的女孩,想要博得她的欢心,以琴会友,借美妙的音乐成为朋友。

“一弦一追寻,一曲为一人。”汉代司马相如以一曲情真意切的《凤求凰》赢得卓文君的一生相伴,此曲从此也成了千秋绝唱,广泛流传。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凤求凰》节选)

《凤求凰》 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视频来源:央视网《风华国乐》)

琴声幽幽,愁思绵长,古往今来多少相思入骨,多少柔情深种。相思是人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人付诸歌咏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古装神话剧《长相思》在视频平台热播,讲述了关于一场亲情、爱情、友情的纠葛故事。而在《和文注琴谱》《东皋琴谱》刊载的琴曲《长相思》,更是向人们传递出一份望眼欲穿的真挚情感。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多描写男女相思之情。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恹恹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长相思·红满枝》)

《长相思·红满枝》这一曲琴歌是以一个女子的身份来表达相思之情的,描述的是女子“宿雨恹恹睡起迟”,生机勃勃的庭院里太阳移动着花影,而她在想念着,盼望着不知几时才能归来的爱人。

“诗三百,皆弦歌之。”自古以来抚琴而歌都是一种寄托情感的艺术形式,古人用古琴作为媒介,用琴曲传达感情。

不论时光,不问流年,农历七月初七,在这人间良夜,何不赏一曲悠然而至的琴音,听一段至情至爱的传说。


监制:丁涛

策划:罗玲、纪洲、李娜

编辑:李娜

视觉:缪蓉

资料来源:央视网、北京晚报、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

古人的浪漫|美人鉴容 镜鉴情

古人的浪漫|悦己!“拿捏”精致妆容,一共分几步?

古人的浪漫|如此用“心”的礼物,是否戳中了你的“心巴”?

古人的浪漫|这片89字文书里,有比翼鸟、连理枝的原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