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时下正是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秋蚕茧收购时节,各乡(镇)蚕茧收购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蚕农们满载“硕果”前往交售,秋蚕结出的“致富茧”鼓起蚕农们的“钱袋子”。
走进团田镇蚕茧收购点,随处可见蚕农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一派忙碌的景象。搬运蚕茧、定价、称量、算账、登记……手握卖蚕茧得来的辛苦钱,蚕农们的笑容在洁白的蚕茧映衬下显得更加灿烂。
刚交售完蚕茧的团田镇坝干村丙票组蚕农段学思高兴地说:“今年是我养蚕的第15年,这次养了8张秋蚕种,收获蚕茧390公斤,以均价每公斤65元卖出,收入2.5万余元。”
据段学思介绍,坝干村秋蚕茧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有2户,在1万元以上的有60多户。大家团结互助,通过大户带小户的形式发展蚕桑产业,共同致富。
家住团田坝干村大田组的蚕农马会正忙着将蚕茧搬上秤,看到自家的蚕茧质量好卖出好价钱,她喜笑颜开。“我饲养了8张秋蚕种,收获蚕茧350余公斤,收入2.6万余元。多亏在养蚕的重要时间节点参加种桑养蚕培训,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解决了养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蚕茧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保证。养蚕已经成了我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每年都会养5批,一年蚕茧收入有13万左右。”
据墨江县茶特中心蚕桑产业分管负责人杨伟华介绍,今年秋蚕养殖期间,正值温度高、降水少,养蚕房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大蚕的成活率和蚕茧质量。因此,在发放秋蚕种时选用耐高温蚕种,指导蚕农对蚕房进行严格消毒,采取房顶增加隔热层、通风对流、地面洒水等措施控制温度和湿度,同时加强桑园管理,保证优质桑叶的供应,为蚕儿创造优质的生长条件,以此稳定蚕茧产量和质量。
近年来,墨江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与村委会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公司每收购一公斤蚕茧就给予村委会0.3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支持村集体发展蚕桑产业,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全县养蚕规模正稳步扩大,政府保证种桑养蚕技术指导,订单化农业保证蚕茧销路,蚕茧市场持续向好,蚕农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
据统计,2023年墨江县桑园面积4187.9亩,饲养秋蚕1250张,共计交售秋蚕茧46.5吨,均价65元每公斤,产值达302万余元。下一步,墨江县将重点引进良种,改进饲养技术,积极探索种桑养蚕的规模化、产业化体系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拓蚕桑产业市场,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