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冯文亮)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蔬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既是满足人体对健康膳食的基本需要,也是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品质生活等膳食科学理念认同的高度体现。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显示,推荐每人每天蔬菜摄入量应在300—500g。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多元化保障蔬菜本身的安全、营养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涉及产业链的升级和多元化丰富的市场供给。那么,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创业园重点培养企业——北京中农新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农新星”)做了哪些工作?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中农新星联合创始人王建华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中农新星联合创始人王建华教授 图片来源:中农新星


(资料图片)

缩短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距离,是蔬菜安全性、营养性的基础保证

我国蔬菜市场每年需求超7亿吨,且呈逐年上涨趋势,其中水培蔬菜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新思界咨询统计,2022年,中国水培蔬菜的产量达1100万吨,市场规模达到435亿元,前景可观。

“中农新星”培育的色香味俱全的芽菜瓜子苗 图片来源:中农新星

记者:“中农新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在农业现代化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王建华:2015年,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倡导“中农新星”应运而生,公司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重点聚焦于种子优选、种子产业化、盒装微型蔬菜种植技术开发。截至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微型蔬菜种植的现代农业高科技公司。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创业园重点培养企业“中农新星”致力于弥补城市农业生产受空间环境限制等诸多因素的短板,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理念,将蔬菜生产科技化、标准化,从而助力农业现代化。

公司以全球技术领先的绿色鲜活微型蔬菜,依托优选的种子,研发定制了符合微型蔬菜生长特性的孵育盒,独家研发了拥有节约劳动力(reduce labor)、全程节水(reduce water)和降低损耗(reduce losses)的3R种植技术,最终形成了微型蔬菜智能工业化垂直速生整体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就是采用植物工厂的方式生产微型绿色蔬菜。“中农新星”采用的垂直生产技术包括人工光照、精准管控系统、自动化种植设备和立体化培养;微型绿色蔬菜种植方面,采用中国农大种子中心自主研发的微绿蔬菜专用品种和专用非土种植基质,采用专利用种植模具种植。种植过程为一次性操作,中途无需浇水施肥,全程只需观察温度湿度、开启关闭灯光。成品连盒收获销售,降低采收成本。据统计,1000平方米的微绿工厂中,可以年产出170万盒葵花苗(42万公斤)芽苗菜,年产值2000万元。

“中农新星”培育的色香味俱全的芽菜瓜子苗 图片来源:中农新星

记者:“中农新星”为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及营养做了哪些贡献?

王建华:传统农业的发展受制约性太大,一是气候影响,这会导致绿叶蔬菜价格和质量的不稳定,不利于城市蔬菜稳定保供的需要;二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下,“谁来种地”成了一个大问题;三是消费者对安全、健康、营养、新鲜的蔬菜的需求越老越高。而“中农新星”采用的垂直农业生产的方式把农业生产“搬”到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大大缩短了种植到餐桌的距离,极大程度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营养和健康的追求,确保了人民舌尖上的美味。

在芽苗菜生产领域,传统生产技术资源浪费严重且保鲜困难。市场需求升级,城市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增多,呈现优质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特别是在换季时节、极端天气、重大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安全、营养和健康的绿色微型芽苗菜以保鲜期长、生产损耗低等优势而成为市场新宠。而“中农新星”的3R垂直生产技术填补了这一空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1亩等于350亩高产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绿色蔬菜3R垂直生产技术将全国推广

中国植物工厂技术来源于国外,目前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与本土的气候、环境并不能完全融合。据王建华的长期观察,这些引进的植物工厂普遍存在问题,即夏季降温除湿、冬季保温开花结果要求条件高,蔬菜生产周期长,运营成本攀升,处于低效益、低利用率的状态。

记者:相较于“引进来”的植物工厂,“中农新星”在降低蔬菜生产能耗方面有哪些显著表现?

王建华:与进口技术相比,“中农新星”的优势非常明显。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两大核心技术——一体化种植技术以及非土基质。一是在种植方面,“中农新星”的种植机可以达到每小时种200—300盒菜,4个工人1天可以种4000盒菜,一个600平米的培养工厂只需要8个人就可以运作;二是节约资源,在节水方面,种植1公斤的芽苗菜仅需要2斤水,无需中途加水;三是自主研发的锁水保鲜技术,可使芽苗菜保鲜一周以上。

在“中农新星”的垂直工厂中,通过精选高活力种子,对二氧化碳、氧气、菌落、光照等进行数字化控制,和一体化种植技术,达成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其1亩地垂直工厂相当于350亩地的产出。

记者:对于未来的发展,“中农新星”有哪些计划或设想?

王建华:目前,“中农新星”以北京为中心,建设合作与自营示范垂直植物工厂,并形成了自主品牌营销,建立一线模式试点项目。未来三年,“中农新星”将充分发挥核心科研优势,在产品方面,除了开发更多微型绿色蔬菜专用品种,如豌豆苗、花生苗、西兰花苗等;还将持续改良设备和提升种植技术,一方面开发功能性微型绿色蔬菜,如富硒菜、富B族维生素菜等;另一方面开发低能耗设备,进军水培小叶蔬菜市场。在科研转化方面,将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不断优化和提升,重点拓展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网点,发挥示范效应,最终建设成以大城市为核心,临近城市为辐射区域,构建覆盖全国的城市绿色蔬菜供应保障产业网络。

推荐内容